附属医院
 
  热点新闻
 
  科普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健康讲堂>>科普文章>>正文
心脏支架
2014-07-04 16:02     (点击: )

心脏支架,又称冠状动脉支架,是心脏介入手术中常用的医疗器械,具有疏通动脉血管的作用。心脏支架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金属支架、镀膜支架、可溶性支架的研制历程,主要材料为不锈钢、镍钛合金或钴铬合金。20世纪八十年代初,一位阿根廷医生设想用支架撑开硬化、狭窄的心脏冠状动脉。1984年,中国进行了第一例心脏支架介入手术。

1 简单介绍

心脏支架,又称冠状动脉支架,是PTCA(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手术中使用的器材。心脏支架在体外看上去像是细小的网壁式金属管,由导线和导线前端的微囊等构成,小型支架重量甚至不足万分之一克。动脉支架可以持续发挥支撑动脉、解决狭窄、保证血流通畅的作用。一般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治疗,挽救病人生命或提高生活质量。

2 研制历史

20世纪八十年代初,一位阿根廷医生设想用支架撑开硬化、狭窄的心脏冠状动脉。1984年,中国进行了第一例心脏支架介入手术。

2.1 第一代

研发冠状动脉支架最初的挑战是,如何将它做得既韧又硬。支架韧,则可以通过方向不定、分支角度较大的冠状动脉;支架硬,则可以撑住已被扩开的狭窄动脉内腔,使其不会回缩。支架设计工程师在选材和构造上,经过不懈努力,解决了种种难题,成功地生产出了第一代动脉支架——金属支架

2.2 第二代

当金属支架成功地用于临床治疗后,第二个挑战就是如何克服人体对支架的“攻击”。原来,机体把支架当成异物,把支架和动脉膜接触的部位当成创伤区。有了创伤,人体就要对其进行修复。于是,动脉的支架处就会出现炎症反应。许多病人尤其是糖尿病人,在金属支架周围出现严重的疤痕组织增生。这种疤痕组织增生,严重的时候可以造成畅通了的动脉重新狭窄,甚至堵塞。

科研工作者经过努力,终于将药物和支架结合在一起,那就是在金属支架表面“镀上”一层药膜。这种支架植入体内后,药物便会缓慢释放出来,抑制疤痕组织在支架周围生长,保持冠状动脉通畅。担心支架作为异物刺激局部组织的顾虑消除后,医生的手脚就放开了,支架的长度和使用范围也增加了。有些病人甚至植入2~3个首尾相连的支架,在原来狭窄部位的前后“扩大战果”。这种经药物处理过的支架便是第二代动脉支架——镀膜支架。

2.3 第三代

镀膜支架上的药物终会耗尽,到那时,医生和患者又将面对开始的问题。21世纪初,比利时科学家报道了一种新型动脉支架。这种支架和传统的支架不同,它可以在体内自行溶解,被机体吸收。这种新型支架在动脉狭窄时可以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当急性期过去、支架作用完成、血管重新塑形后,它可以溶解、消失,从而避免了局部炎症反应的不良后果。研究发现,新型支架在植入7~10天后开始被机体吸收,3个月内完全消失,6个月后,将近80%的动脉仍然保持畅通。最重要的是,与经典支架相比,这种可溶性支架可能给病人留有多次导管治疗的余地。尽管初步试验只有少量患者,而且扩张的动脉不是冠状动脉,而是膝关节以下的小动脉。然而,大型临床实验已经在计划之中。一旦经过冠状动脉扩张实验,证明了这种新型支架的扩张效果可与镀膜支架相比,医患双方就可以选择第三代动脉支架——可溶性支架。

3 主要分类

根据支架的设计不同,可以分为网状支架(wallstent)、管状支架、缠绕型支架、环状支架。、

根据支架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316L不锈钢支架、镍支架、支架。

根据输送方式的不同,分为球囊膨胀性支架和自膨胀性支架。

根据特殊用途而设计不同的支架,如适合分叉病变的支架和适合分支的支架以及针对冠状动脉瘤或穿孔的带膜支架。

4 主要构造

心脏支架使用的物料有不锈钢,镍钛合金或钴铬合金,而不同支架又有不同的构造:

1、传统支架(bare-metalstent),单纯的金属网状管。

2、涂药支架(drug-elutingstent),以药物抑制管道细胞增殖防止血栓的形成而展开支架。

3、覆盖式支架。

5 技术特点

1、灵活、示踪性好、头端(profile)小。

2、不透x光、抗血栓、生物相容性好、扩张性能可靠。

3、支撑力好、覆盖好、表面积小、符合流体力学。

4、在应用的支架中,没有一种支架能够完全满足上述所有特点,每种支架都有各自的特性,熟悉各种支架的特性是保证介入治疗成功的保证。

6 适用范围

不是每个冠心病患者都适合使用心脏支架,真正需要介入治疗的病人约占20%。

急性心肌梗塞:心梗发生后6小时内应尽快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介入治疗,快速开通已经闭塞的血管,其心功能恢复的效果比溶栓、药物治疗都要好。

不稳定型心绞痛:因有可能演变成急性心肌梗塞,适宜放置心脏支架。

劳力型心绞痛:患者走路稍远一点,可能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症状。而安静地坐着或休息一会儿,症状就会缓解。

法洛四联症:患者冠状动脉解剖异常,经皮右室流出道置入心脏支架较单纯外科手术风险小。

复杂先心病:重度肺动脉狭窄或肺动脉闭锁等复杂先心病,适宜经皮动脉导管内放置支架。

7 使用期限

治疗时,医生先将极细的导管通过血管伸到动脉狭窄的部位;然后,用一个可充盈的胶皮气球将狭窄部位撑开;最后,将动脉支架撑在已被扩张的动脉狭窄处,防止其回缩。退出所有的导管后,动脉支架就留在了已经被扩张的动脉狭窄处。

支架在植入术后6~8月时可出现支架内再狭窄,也就是说支架内可以出现再堵塞。最初金属支架年代再狭窄的发生率约20%(15%~40%);药物支架时代再狭窄发生率下降到9%左右。如果术后半年时复查冠脉造影,未出现支架内再狭窄,一般说来以后就很少会出现再狭窄了。但并不是永远都不会出现再狭窄了。出现这个情况的原因不一定完全归于支架本身。如果支架植入后,患者未能坚持服药,没有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血压、血脂、血糖控制得不理想,原本正常的血管就可能会产生新的病变,支架部位出现再狭窄。

8.1 质量现状

合理地使用介入技术无可厚非,不过支架泛滥则是中国医学界非常可悲的现象。2012年10月14日,心血管专家胡大一在第23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称心脏支架一半不靠谱,暴利达9倍。

8.2 背景介绍

中国是心脏介入手术的大市场,且增速惊人。2000年中国心脏介入手术的数量是两万例,到了2011年,这个数据激增至40.8万例,增长了20倍!有业内人士称,目前中国每台心脏介入手术平均使用约1.6个支架,依此推算,2011年中国介入支架使用量超过65万个。

8.3 原因分析

支架的疯狂首先跟心血管病的爆发有关。截止2009年,中国心血管病人至少有2.3亿,高血压患者两亿,脑卒中患者700万,心肌梗死患者200万,心力衰竭患者420万,先心病患者200万,平均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两个人患心血管病。同时,该报告还预估中国每年心血管病死亡人数大约在300万人,平均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病。另一个原因是暴利。

8.4 解决方案

和心血管疾病做斗争最重要的手段是改变生活方式,而不是狂做支架,毕竟此病的根源在于后天不良的生活习惯。一天十几、二十几个小时不动,不仅会导致心肌梗死和卒中,还会造成一系列的恶果。长期坐着不动,腿上会长血栓,血栓脱落一旦走到肺部,会导致人猝死,比心肌梗死还快。所以我们要从文化传统上改变不健康的习惯和行为。事实上18世纪一些医学专家就描述了冠心病、心绞痛的症状,那个时代没有支架,没有搭桥,也没有硝酸甘油,当时一位英国医生把病人组织起来,到空气新鲜的森林里伐木,每天锯树30分钟,三个月后,绝大多数患者心绞痛消失了。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 网站地图

附属医院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913-2081548  技术支持:网络与信息中心